服务热线:
0351-7875830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BOB半岛·日企集体“人设塌陷” 灵活是创新的润滑油

发布日期:2024-10-08 19:47:40   浏览量:

BOB半岛·上月初,继东芝财务危机之后,位列世界500强的神户钢铁主动“自首”“作弊”,这家在日本钢铁业排名第三的钢铁集团召开发布会主动承认自己步入名企后尘,历史长达十年,令日本制造的“粉丝们”目瞪口呆。10月22日,日本《产经新闻》提出主张:“背信弃义是对安全最根本的损害”,并谴责了相关企业。而在近日,日本神户大学法学研究科教授簑原俊洋发表文章,批判了日本制造业的“作弊”丑闻。从高田公司、东洋高工业和神户制钢厂,再到日产汽车、斯巴鲁违规质检等事件的发生,曾经在普罗大众看来,一手促成日本制造“高质量”的明星企业,却只是人们单纯的谬误。

根据神户钢铁厂的发布会信息显示,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和伪造零部件的出厂检验数据,以次充好,占到铝、铜业务4%的问题产品涉及200家企业。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紧密相连,使他们之间在信用操守上的敏感度下降,即便是承认了造假,神户钢铁与一众受到牵连的200多家企业便在其“造假陈词”中也极力向外界声称造假产品不影响安全性能。据了解,造假产品流向日本航空制造业、新干线、汽车制造业,甚至流向日本国防军工领域。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日本制造业的整体问题呢?

事实是,近年来日本经济低迷,这些涉及到造假的名企也是经营持续亏损。而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则在早前的媒体采访中称,一系列造假事件的根源在于日本企业社会责任、质量管理和监督、企业治理结构都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全行业集体塌陷。

其道不孤,神户的10年不是唯一的十年,只会用刷新名单的方式一次次勾起日本制造的伤疤。日本名企造假,几乎占据近几年来国内日本方面新闻的热搜词。从去年以来就占据日企新闻头条的东芝来看,其虚报财务的往事可以推演到7年前,以至于资不抵债的东芝不断卖肉求生,而在家电网关注的家电业,东芝便将白电业务打包卖给了美的,而印尼的东芝工厂在创维手中,此次海信则“接盘”了被遗弃的东芝映像。另外一家有着10年造假历史的老牌日企是在2017年6月宣布破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它生产的安全气囊被外界称为“死亡气囊”,在连续10年的时间里向车企提供的气囊已经造成100多人死亡,而全球涉及到的车辆累积超4000万辆。即便如此,这家制造商也一直处于“生产导致伤亡,然后全球召回并赔偿,继续生产”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直到破产。高田的破产刷新了日本最大的制造业破产事件。

此外,在这一系列名单上还包括日本建筑商三井不动产的“楼歪歪”事件,东洋橡胶公司的篡改性能数据丑闻,三菱汽车伪造油耗数据事件,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存在多年做假账掩盖投资亏损行为;名闻世界的建筑业日本知名建筑企业旭化建材公司偷工减料事件等。日本名企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红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成功进入百年的日企们过于沉溺于过去的成功而无法与时俱进,这一幕让人想到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不过在科技领域,一招失手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而对于制造业们来说,一招落后虽然不至于一夜崩盘,但是他们选择了业绩造假蒙混过关。中国有一句俗话:一谎要用百谎圆。

这些相似的案例被指向了一点。十年前,那时还担任着索尼常务董事天外伺郎的一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道出了将日本神话企业们一个一个推向火坑的罪魁祸首——绩效主义。而讽刺的是,由美国人带去的质量管理标准——绩效主义曾是助力日本走向百年企业荣光的法宝,将日本制造从劣质品推向制造神话的宝座,却不成想,这个宝座在日企的管理之下,变成了阻碍企业创新的火坑。

对于日企因经营压力而做出此类决定的一致步伐,有经济学者认为,一家企业能否走得长远关键在于当压力来临它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日企自身组织过于僵化,导致索尼前高管口中的绩效主义毁了它的创新精神。在《看令人火烧: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日本制造曾以劣质制造闻名世界。

从二战后一直到1970年代的近三十年里,日本制造与德国制造一样,都有一段黑历史,以质量低劣而闻名。而因山寨英国制造而沦为劣质品的德国为了摆脱英国工业革命的阴影而全方位走向工业国家,从学校教育到社会体系,到处都充满了质量的气息,即便是学校教材的前几页也是对质量标准的检测,德国对品质的要求如同毛细血管贯穿整个国家的每一个细节。不过,这并不代表德国制造的完美。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德国大众在内在的德国车企排放事件,其根源与日本名企们如出一辙。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拯救了日本制造业的美国管理模式并无对错,因为韩国巨头三星与中国众多企业均在执行强绩效管理机制。但日企十分享受这种能够带来成功的模式,并且十分在意绩效或全面质量管理,要么经营业绩必须上去,要么质量必须完全按照标准来生产,这就导致必须在质量和业绩中放弃其中一个,否则就必须用谎言来遮掩,直到被戳破为止。在组织结构与经营战略上失守,依赖于成功路径而不愿寻求转型新模式,从而导致这些日企走向泥潭。而中国制造深受德国制造的影响,虽也以索尼前高管曾痛斥的绩效主义为奋斗的目标,但是绩效主义只是中国制造众多目标之一。

上述人士向家电网称,中国制造更加受到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影响,在过程上更加灵活和随机应变,只要能够达到结果,过程允许适度灵活执行。也正因此,当利润和业绩不再符合当前生存环境的时候,中国企业便会采取换一个新的目标,寻找新的下一个增长点来取代前一个目标,正如现在的家电业,在规模和利润之间,家电业选择了不再采取价格战的方式,而向价值竞争寻求利润和高端市场占位,而“价值”换一个词便是“品质”。这或将促使中国制造从劣质转向品质之路,重走“made in Germeny”的神话之路。而固步自封令作为世界500强的日企神话们甘愿冒险维护企业利益,而置社会利益与用户利益不顾。日本制造业也同时面临一场大转型,尤其是对于逐利的企业来说。这一次或许就是日本自己的管理机制,而非美国的舶来品。

日本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长期处于“失去的20年”的经济几乎零增长压力之下,路径迷惘的日企们转型无路,而只有重新找到适合的路径取代以往的金字塔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主义,才能摆脱受困于成功模式带来荣光的“后遗症”。日本立正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苑志佳指出,日本制造业问题频出,根源在于业界根深蒂固的金字塔形分工。制成品企业在塔尖,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塔底。而目前全球制造业的趋势和现状都是金字塔形分工,包括苹果、耐克等需要寻求代工的全球巨头。

而作为“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使得中国处于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尤其是目前全球制造业原材料成本都上涨的背景下,正在努力上进摆脱廉价的中国制造反而更值得警惕。业界人士还提醒到,日企的衰落如同国内的某些偶像“卖人设卖到崩”,属于自身原因,并非由于中国崛起才导致日企一个一个将家电业务变卖给中国企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全球制造业中的学霸,日本制造纵使偶尔“拿低分”也改变不了“学霸”的本质,而作为“学渣”的“中国制造”即便偶有几次拿到高分也却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相关人士表示,德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当下的现实是要在“异次元”上决定胜败。专注硬件、倾向于自主的日本企业实际上早已在调整经营战略了,如松下的汽车产业和电池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松下在家电业务上被国内企业不断挤压,但是在异次元业务上却是一大巨头,正如德国西门子,在家电业上似乎已经衰落,但是在交通出行上却正在将自己打造成铁路领域的谷歌。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0351-7875830

扫一扫,关注BOB半岛·